动态信息

更多青年才俊 投身乡村振兴——一年来,3.8万名“三支一扶”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乡村

发布时间:2022-06-13 来源:人民日报
  2021年,人社部等部门启动实施第四轮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计划。一年来,3.8万名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,极大满足了乡村振兴的人才需要。各地各部门着力健全培养使用体系,为支扶人员干事创业、成长成才搭建良好平台。
  基层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。如何让更多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投身基层建设、投身乡村振兴的大舞台,是基层发展的重要命题。
  近日,人社部、财政部印发通知,部署推进2022年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计划实施工作,将招募高校毕业生3.4万名投身基层服务。
 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,2021年,人社部会同中央组织部、教育部、财政部等10部门启动实施第四轮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计划。一年来,3.8万名优秀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支教、支农、支医,帮扶乡村振兴,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  基层急需人才如何“下得去”
 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乡村是急需新鲜血液注入的地方,也是青年人才贡献智慧、锤炼自我的广阔舞台。如何让人才愿意下基层?如何让基层能够得到更多急需人才?
  多年来,“三支一扶”计划为基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青年力量。去年,人社部等部门启动第四轮“三支一扶”招募以来,各地进一步优化政策举措,着力提升项目实施的协调性、招募工作的针对性和服务保障的有效性,积极为基层选派急需紧缺青年人才。一方面,通过优化服务领域,将帮扶脱贫调整为帮扶乡村振兴,新增生态文明建设领域,拓展开发乡村振兴协理、建设规划、基层法务、营林生产、生态修复等岗位,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。统计显示,2021年共招募10829名“三支一扶”人员帮扶乡村振兴,占所有招募人员的28.5%,极大满足了乡村振兴的人才需要。
  同时,优化招募政策,招募计划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脱贫地区重点倾斜,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倾斜,向脱贫户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重点倾斜。
  “2021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招募3714名高校毕业生,占总人数的9.8%。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,比如,湖北、海南等对脱贫户毕业生加分优先招募,河南、山东、宁夏等扩大招募规模,广东、福建拓宽报名范围到港澳台籍毕业生,社会反响良好。”人社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。
  此外,服务保障力度更大。据介绍,2021年中央财政投入17.2亿元,按照东、中、西部每人每年1.2万元、2.4万元和3万元(西藏、南疆地区4万元)标准给予工作生活补贴。
  “各地通过强化资金配套,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待遇,创造条件缴纳住房公积金,发放艰边津贴、乡镇工作补贴等,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。”该负责人介绍,“比如,广西、四川等建立重大疾病、意外伤害等补充保险,云南、贵州等按考核等次给予年终奖或一次性奖励。这些政策力求让支扶人员无后顾之忧,安心服务。”
  支扶人员在基层怎么“干得好”
  从大学的象牙塔走进艰苦边远地区的乡村,高校毕业生如何克服本领恐慌,如何尽快适应当地的工作生活环境干出好成绩?这是支扶人员心头的疑问,也是党委政府部门关心的问题。
  “刚来时确实心里没底,可有了组织培训,有了乡镇和村里党员干部的传帮带,我很快就找到节奏了。”支扶人员鲁天成说。大学毕业后的鲁天成报考“三支一扶”,来到甘肃省临夏市南龙镇罗家湾村服务。初来乍到,他一时摸不着门路。后来,经过参加临夏市委组织部以及人社部门的培训,鲁天成对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有了更深了解,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乡亲们打交道。
  和鲁天成一样,众多支扶人员在基层实践中加强学习、提升自我,各地各部门也着力健全培养使用体系,为支扶人员干事创业、成长成才搭建良好平台。例如,针对毕业生基层经验不足、适应能力不强的情况,通过实施能力提升专项计划,中央财政投入2400万元专项培训8000人次,其中乡村振兴主题培训5000人次。同时广泛开展岗前、在岗和离岗培训,大力提升人岗匹配、能力匹配水平。
  有的地区则加强岗位锻炼,不断完善岗位匹配和导师培养制度,通过给平台、压担子、传帮带等举措,为支扶人员发挥作用提供全方位支持。如天津、安徽等广泛推行名师教学示范、岗位练兵比武等活动;湖南、四川等积极选派人员参与抗震救灾等重点工作,让支扶人员在急难险重中历练成长。有的着力提升专业素养,结合服务领域、岗位特点,加强专业技术培训。如北京、江苏等组织电子商务、乡村金融、农技推广等高级研修,广东、云南等开展临床观摩、跟班学习,帮助支扶人员拓宽视野,提升专业技术水平……
  “同时,我们对支扶人员坚持严管厚爱,加强日常管理和思想引领,严格在岗和服务补贴发放情况抽查,并结合春节、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慰问调研活动,让支扶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  青年人才如何在基层“留得住”
  青年人朝气蓬勃、斗志昂扬,让服务期满的支扶人员自愿扎根基层、奉献自我,需要引导更需要政策保障。
  各地各部门强化政策落实落地,打通期满扎根基层渠道,为基层培养人才、留住人才。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公务员定向考录、事业单位专项招聘等支持政策,推广落实期满考核合格基层单位直接聘用办法,鼓励县(市、区)统筹基层编制优先吸纳期满人员。2021年期满人员中近七成被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。
  与此同时,强化跟踪培养,有重点地推荐支扶人员担任乡镇团委副书记、站所长助理等,将在多岗位锻炼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员纳入基层青年后备人才,充分激发他们扎根基层、干事创业的动力。
  “据我们了解,重庆有500余名期满人员提升专业技术职务,60余名成长为乡镇班子成员或站所负责人。江西上饶有129名期满人员走上县直部门或乡镇的领导岗位。这些支扶人员为基层干部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  此外,人社部门还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,推荐各类用人单位将有创业意愿的期满人员纳入支持范围,开展创业培训等,帮助其实现多渠道就业创业。据统计,2021年全国共有服务期满人员2.4万余名,期满流动率92.6%。其中,考录为机关公务员的占11.1%,招聘到事业单位的占57.2%,企业就业的占7.7%,创业及其他形式流动的占16.6%。
  数据显示,自2006年启动实施“三支一扶”计划以来,已累计选派46.9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全国2300余个区县基层服务,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基层、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,优化了基层干部人才队伍结构,对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、加强基层建设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  “今年招募计划将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、脱贫县、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和特大型集中安置区所在县倾斜,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计划单列。人社部将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,持续为基层选派优秀青年人才,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,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。”该负责人表示。